-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 站内搜索:
走近救捞,“零距离”探秘“海上生命线”


“展示台上的白色长绳,是我们救生员吊运时会用到的高位引导绳,长度约为150-200英尺”“当遇险人员昏迷或骨折时,救援担架可以很好地保护他们的头部和四肢,最大能够承载136kg的重量”“无法及时将遇险人员全部救援时,我们会抛放航空救援平台,平台遇水后会自动充气打开,可供15名遇险人员等待救援,避免他们在海水中失温或溺亡”……4月20日上午,“守望安宁:海洋文化与救捞”开放日活动在福建省湄洲岛举行。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和东海救助局福州救助基地一线人员携专业救生装备现身活动现场,通过装备展示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公众演示了专业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海上救援流程。
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救生员叶佳豪向群众展示海上救生设备。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供图
据悉,本次活动由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主办、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承办,旨在通过展示救捞装备和中国海上专业应急救捞队伍的风采,向社会公众科普海洋文化与海上救助知识,切实提升社会公众水上交通安全意识。
“如果突然抽筋或呛水,记得用‘水母漂’来自救。”在现场,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救生员叶佳豪向前来参观的孩子们科普防溺水安全知识,“双手环抱膝盖,保持蜷缩,身体就会慢慢浮出水面。这时再翻转身体,抬头换气,头部向后,保持仰卧姿势,身体就能漂浮在水面上。”他边说边向孩子们示范。
作为飞行队里最小的一批救生员,年仅28岁的叶佳豪已有了四年多的海上救捞经验。
“飞行队接到指挥中心的救助指令后,机长、副机长、绞车手以及两名救生员要前往指挥中心评估现场的天气和伤员的遇险情况。”叶佳豪告诉记者,在救助直升机出发前,他的任务是要根据伤情准备相应的救援装备,“如果伤员头部受伤,那么他就有可能失血过多甚至昏迷,我们就要准备好航空救援背心和救援担架,以保护伤员的头部和四肢。另外,我们还会携带急救包,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
在救援过程中,飞行员依托机载数字通信系统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实时掌握险情态势。当直升机抵近目标海域后,绞车手通过操控救援绞车将救生员吊运至遇险船舶甲板,救生员随即展开人员定位与紧急施救。待伤员完成初步医疗处置后,绞车手会把伤员和救生员安全吊运至直升机内,由飞行员驾驶送医。
在湄洲岛救助码头,大马力专业救助船“东海救113”轮停泊在岸边,欢迎公众上船参观。
“东海救113”轮机组人员带领群众参观驾驶室。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 供图
“我们这艘救助船船长99米,船宽15.2米,型深在7.6米左右,最大航速为二十节,物资和燃油自持力大概在三十天左右……”据“东海救113”三副开俊介绍,该救助船自2009年列编以来,已常态化驻守厦门-湄洲湾海域担负救助待命任务。
“目前船上共有22名船员,平日里保持锚泊待命状态。接到救援任务后,我们会在半个小时内完成巡检、备车、起锚等准备工作,并第一时间赶往救援现场。”
在海上应急救援体系中,救助船舶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与救援直升机形成的海空协同机制是现代化立体救援的重要模式。“东海救113”船舶大管轮王刘军已在这艘救助船上工作了15年,作为船上的“老前辈”,他向记者介绍道:“接到海上险情警报后,我们通常实施海空联合响应。虽然直升机具备速度优势,但其续航能力和载运能力存在客观限制。”他指出,在大规模人员遇险的紧急情况中,救援直升机受制于燃油储备和机舱容量,往往需要通过多次折返实施人员转运。这时,救助船舶便发挥其运载优势,接收由直升机转运的伤员,继而通过持续性的医疗监护,将伤员安全送达医院。
记者了解到,“东海救113”救助船上还有一个小型医疗室,里面配备了药品、急救用品和一个简易的手术台,由持有专业急救资质的大副负责伤员救治,可进行伤口处理、骨折固定、心肺复苏等紧急医疗处置,为伤员转运争取黄金救援时间。
“在公众看来,救捞或许是一个神圣且神秘的职业。”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搜救机长尹鹏翔在开放日活动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窗口,能够架起群众认知的桥梁,让威廉希尔体育_竞彩篮球投注app-【中文*官网】人走进救捞、了解救捞,感受救捞文化的丰富内涵。“未来,新时代的交通救捞人必将以浪为楫、与风同行,用热血守护碧海安宁,以忠诚铸就生命防线!”
近五年来,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在台湾海峡海域执行救助任务326次,救助遇险人员829人(其中外籍146人),救助遇险船舶29艘(其中外籍7艘),获救财产估值约24.84亿元。
(来源:中工网)
( 编辑:松山 送签:松山 签发:林燕 )
威廉希尔体育_竞彩篮球投注app-【中文*官网】: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